刘标和方莫远远的跟着,像是两个观光的游客,不知道是不是知道有他们跟着,沈砚行走着走着就隐隐觉得有人在看他们。
他试了几次回头去找,可是找来找去都没有发现,他皱皱眉,只好认为是自己的错觉。
“怎么了,发什么呆呢?”叶佳妤凑过来低声问了句。
顿了顿她又哦了一声,问道:“我知道了,是不是还不习惯后面有人跟着?”
“你以前就是这么过来的?”沈砚行不置可否的点点头,忽然想到叶佳妤以前可能就是过着这样的日子,不然她不会这么习惯,当做没那俩人似的。
叶佳妤果然点点头,耸耸肩道:“直到上大学,我听我妈说以前我差点被拐子拐走过。”
沈砚行哦了一声,拉着她的手又紧了紧,然后往前紧走了两步跟上大部队。
69.第六十九章
沈砚行和叶佳妤在剧组的工作很快就进入正轨, 他们各自负责的工作并不相同, 和他们配合的工作人员也不相同, 于是就形成了一个局面,明明在同一屋檐下, 见面却并不多。
为了方便工作, 叶佳妤向夏明远申请了一笔资金,买回来锅碗瓢盆还有煤气和电磁炉,工作间就设在另一个暂时闲置的小房间里。
因为剧本已经基本定了下来, 剧情并不需要他们道具组来操心,要做的,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精益求精罢了。
按照剧本, 故事的起始年代设定在1032年左右,也就是宋仁宗当政时期,大约是在明道元年前后,这是很多史学家公认的北宋的最好时光。
这个时候的北宋,正是“八荒争凑, 万国咸通”的景象, 国泰民安、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仁宗在位的四十二年, 是整个宋朝最好的时候, 此时北宋的工商业蒸蒸日上, 市民阶级日益壮大, 市民文化也随之蓬勃发展起来, 勾栏瓦肆就随之应运而生。”
这也是沈砚行最初向郑耘建议把时代背景落脚在仁宗朝的原因, 能够更好的向观众展示宋朝的雅致生活,但又因为作品本身是架空,所为的仁宗朝也只是影射,所以仁宗之后才出现的社会生活也能够容纳进来,能够成为一部充分提现宋朝生活方方面面的作品。
这天被郑耘叫来的编剧也已经进组,加入了沈砚行他们的工作中,随时调整剧本的细节,主要是台词。
但沈砚行最主要的,还是跟道具师一起商量什么怎么做,该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