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叛军到底是乌合之众,遇上训练有素的禁军,再加上宁腾跃指挥得当,很快便落了下风。
然而这个时候,宋琰忌惮宁腾跃之势,竟连下三道圣旨,催宁腾跃回京面圣,并命将其军队指挥权将给军中副将。
宁腾跃心中如明镜似的,哪能不知宋琰是何意?
出人意料的是,他未有任何反抗,直接随了使者回京,将军权交了出去。
宋琰以宁腾跃领兵期间不遵皇命为由,罢了其太尉一职,将其软禁在家,命其随时听候调查。
不想,宁腾跃前脚刚一回京,那厢副将便指挥失利,崇州屏障被攻破,五万禁军伤亡过半,叛军趁胜追击,将剩下的禁军追到了建安城外。
大军兵临城下,宋琰彻底慌了神,再次求宁腾跃出山,然宁腾跃称病,闭门不出,竟是存了见死不救之心。
宋琰无奈,尚未想出个解决法子,杨复便已率大军攻破城池!
整个建安陷入一片恐慌,但凡露出一丝抵抗意思的百姓,通通被毫不留情地斩杀,昔日繁华的建安城顷刻间成了人间炼狱。
杨复亲率一队士兵,于聿国皇宫中生擒宋琰,斩杀皇后魏氏,并将魏氏一族通通斩首示众。宋琰心知大势已去,趁人不备,咬舌自尽。杨复割下其头颅,于城墙上高悬三日,其手段之狠辣,令所有臣民皆敢怒不敢言。
至此,聿国国灭,杨复登基为帝,将其前聿国昭明太子皇孙的身份昭告天下,并取昭明太子封号中的“明”字,将国号改为明。
然而,令人惊掉下巴的是,对于当初将其打得狼狈不堪的宁腾跃,杨复登基后,竟亲自登门,再度邀其出山为官,摆足了用人唯贤的姿态。
这时,京中开始有谣言四起,皆传当初宁腾跃回京前,已与杨复暗中达成协议,并偷偷将聿国排兵布阵的计划告诉了杨复,也正因此,杨复才能迅速转败为胜,攻破建安。
这谣言,无疑让宁腾跃背上了欺君叛国的罪名,当然了,欺的,是宋琰这个君,叛的,是聿国这个国。
不知是有意无意,对于这个谣言,杨复并未采取任何措施,而是任其传播,不过几日,整个建安城便传得沸沸扬扬。
另一方面,宁腾跃答应了杨复相邀,再度出山,官复太尉一职。
走马上任之后,宁腾跃入宫谢恩。
然而,变故乍起。
入宫之时,宁腾跃将一柄匕首藏于袖中,躲过了内侍搜查,在与杨复议事之时,趁其不备,竟一跃而起,用匕首刺杀了杨复!
宁腾跃武功高强,杨复又没有防备,被其刺中心脏,当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