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升级路

分卷阅读14(2 / 2)

而云瑶的阿玛同他的兄弟都参加了这场战争,结果是吴禄的大哥的独子和吴禄的弟弟都战死沙场,后来计算军功时,吴禄兄弟吃了很大的亏。导致吴禄兄弟们饱受打击。

对后宫来说因为平三藩,从康熙十三年到二十年期间选秀停选。后宫中此时上位的多是之前积攒的老人和包衣宫女们,此时正是宫女上位的高峰,后来的德妃就是此时获得皇帝宠爱。

而且十六年皇上大封后宫,云瑶当时无宠无子,当然没有她的份儿。不过此次封的妃子们与朝政有很大的关系。康熙十六年八月康熙册遏必隆之女钮钴禄氏为皇后,封佟国维之女佟佳氏为贵妃,封李氏为安嫔、王佳氏为敬嫔、董氏为端嫔,马佳氏为荣嫔、纳喇氏为惠嫔、郭络罗氏为宜嫔、赫舍里氏为僖嫔。

先看皇后,此时封钮祜禄妃为皇后,与三藩的战场上有很大的关系。其实一开始康熙真的没想过再立一个皇后,毕竟此时太子以立,康熙怜爱太子一出生便失去额娘,担心再立皇后会影响太子。但是此时钮祜禄家族大半子弟都在战场上浴血奋战,前头也说了钮祜禄家族是一个大家族,大家族人多啊,而且基本上个个位高权重,这分量就不小了,不说其他的,就云瑶这一支,云瑶的叔伯父兄也参军了,可最后给皇后做了嫁衣,云瑶一点儿也没捞着。

还有一些依附钮祜禄家的中低级军官,势力更是庞大。别看康熙年间钮祜禄氏里,遏必隆的名头最大,可不代表只有遏必隆一个人啊。

遏必隆有十五个兄长,遏必隆是幼子,此时他虽然去世,但庞大的钮祜禄家族势力足以让其女儿封为皇后。

而其他的几个妃子家世都非常不错。

安嫔李氏本是汉族,祖父李永芳为第一个投降后金的明将,将贝勒阿巴泰之女嫁与为妻,所以李永芳也被称为“抚西额驸”。李氏之父刚阿泰为李永芳第三子,顺治五年担任宣府总兵官(正二品),属汉军正蓝旗。李氏之所以排在受封七嫔之首,也与当时的大背景有关系,因为康熙担心汉人们纷纷从逆,拉拢汉人。值得一提的是,安嫔没有皇室血统,因为其父不是那位宗室格格的儿子,也为此安嫔后来的下场并不好。

敬嫔王佳氏是护军参领华善之女,也是汉军旗。她和安嫔最大的作用就是稳定汉臣人心的吉祥物。可以说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康熙虽然无奈之下将他们的地位拔高,但当战争结束后,他们的作用也就消失了。

至于董氏端嫔,在现在的云瑶看来董氏在康熙初期简直开了外挂似的。出身包衣,是的,她和后来的德妃一样,都是包衣出身。后人都说德妃是包衣的榜样,其实,这时的包衣榜样是端嫔董氏。她力压宜嫔,荣嫔和惠嫔位列嫔位第三。现在的她正在怀孕,肚子里的是未来的皇二女。此时她为庶妃,但是竟在十六年被封为端嫔。

这可惊爆了一大堆人的眼球。谁也不知皇上为何封她为嫔,要说是子嗣的原因,不说她生的是个女儿,只提皇二女已经夭折了,就不太可能为此。更何况宫中生孩子的人不止她一个,还有生下皇长女和皇三女的庶妃张氏和庶妃兆佳氏,不仅无封,而且后来也消失在宫廷中。

要知道康熙极为看重身份的,其他的嫔位要么有家世,要么有孩子。董氏在其中就太显眼了。就云瑶所知,端嫔招了一大批满洲贵族的针对,要知道云瑶进宫时都没这么多人针对她。不过后来康熙竟然出手打下了后宫之人的暗算,保下了端嫔。这让后宫妃子们心里都酸溜溜的,毕竟皇帝平时并不怎么宠爱端嫔,更让有心人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上一页 书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