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满意,目光又扫向旁边的吏部尚书。“爱卿不说话,莫不是在思索赈灾良策?”
吏部尚书道:“皇上,微臣认为,我国的官员并不了解易国受灾六州的情况。目前易国境内的形势十分严峻。与其选我朝官员去适应当地环境,不如直接任命当地人为官员。微臣听说易国人轻家国而重乡土,如此一来,他们必定尽心尽力。”
“如此岂不是坐视对方壮大实力,与朝廷分庭抗礼?”一旁的工部尚书问。
吏部尚书笑道:“若是派人监军……”
书案后的皇帝准了吏部尚书的建议。转头又将修筑河堤的事安排给了工部。一番忙碌下来,皇帝揉着自己的眉心。多了一个国家的疆土固然不错,可是一旦有什么灾祸,人心不稳,就要花大力量去□□。这种消耗实在有些头疼。
易国,锁关镇。
辰絮坐在帐篷里,外面淅淅沥沥的小雨,已经下了三天三夜了。“太子不肯将山里的队伍撤出来,这样下去终究是个隐患。”她之前上书给易迦齐,却得不到应有的信任。一段时间下来,辰絮颇感行事上多有掣肘。说不郁闷是假的,只是她目前还要忍耐。
“太子殿下怕公主您功劳太大,这才事事不如你想的那般行事。”泠音道。
“他怕我功高震主可以理解。可是几万军队,若是全都折在山里,我看咱们就可以投子认负了。”辰絮抱怨了几句,全当是发牢骚。之后她还是让泠音请来易迦齐,力劝他将山里的军队撤出来。
一场争论接着一场争论,到最后易迦齐终于改变了主意。命人去山里接应军队全数撤离。就在军队撤出的第二天夜里,山中发生了大面积的泥石流滑坡。
易迦齐收到消息后心有余悸,望向辰絮的目光透着复杂难明。
“太子,我若有贰心,只要冷眼旁观就够了。”辰絮伸手抓住易迦齐的手臂,“你我是一奶同胞,太子为何如此不相信我?”
易迦齐面上逐渐露出惭愧的神色。“颐敏,自从亡国之后,我虽然诈死得以留在易国境内,然而人心易变,很多人看到我都想杀了我去历国皇帝面前领功受赏。这一年多来,我知道你在历国百般周旋日子不好过。可是我在易国也并不轻松。时刻都要提防旁人的陷阱,猜度属下的心思。颐敏,并非大哥不信你,实在是不敢轻易信人。”
辰絮没有心情去心疼易迦齐的不容易。国破家亡,乱世求存。谁又是容易的呢?为了复国,谁不是忍辱偷生?既然想得到至尊地位,便没有理由说辛苦。“大哥,如今可愿信我?”
易迦齐轻轻呼出一口气,脸上露出释然的神情。“是大哥狭隘了。至此不会再怀疑你任何方面,还望你不计前嫌,全力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