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雪

分卷阅读81(2 / 2)

这个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就是领着市危房改造管理办公室全员下海,第一个丢掉铁饭碗的传奇人物刘清远。

他敢于这么做,是因为比别人先一步看到了诱人的商机----整个滨海市从年初开始就到处在拆迁,在重建。作为一个资深建筑专业人士和政界业内人物,他比任何人都明白这全城大拆迁大重建浪潮的背后,意味着多么巨大的商机,多么巨大的利润。

人啊,只要在人生最关键的风口或岔路口,选择正确一次就足够了。

刘清远和他的兄弟们,这一次选择完全正确。

经过这几年的卧薪尝胆和生聚教训,刘清远的小金库里现金流颇为充盈。虽然滨海市也有这么几家经过工商注册的小型建筑公司,但无论从资金、人手和背景关系上来讲,都无法与刘清远抗衡。说到背景,最为关键的人物就是刘清远的发小兼同学王连甫。王连甫有着亲叔叔这个坚硬的后台,所有的政府工程项目理所当然地都会首选华强公司。因为,侄子王连甫是这个公司的隐形大股东,这个秘密只有他王市长和刘清远以及王连甫本人知道,绝没有第四个人了解其中的内幕。

华强公司成立之后,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就接了总量超过500万平米的工程大单。滨海新城、义乌小商品城、啤酒商街……。政府主导的项目一般都是提前支付工程款,根本用不着建筑公司垫资,不要说这种空手套白狼的生意傻子都能做,即便是垫资入场,同行中谁也无法跟华强公司竞争,只能是眼巴巴地看着刘清远们大把赚钱。有几个乖巧的,立刻把嫉恨塞到□□里,拿出一副卑微的笑脸,求到刘清远门上去,从他手里接几个分包下来的小单,照样也可以混得人五人六,在滨海市的大街上横着走路了。

几个工程做下来,华强从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成为集团公司,开始跨行运作,业务范围甚至扩展到证券、矿产和机械制造。

不记得从哪一年开始,滨海的冬天不再那么寒冷,像1976年那样的大雪再也没有下过,滨海市开始进入暖冬时代。

刘遨大学毕业了。他没有按照市人事局下达的报道通知书到市建委报到上班,而是直接到父亲的华强集团上班,帮着任刚叔叔管理公司人事、行政事务,同时熟悉公司的工程施工情况,全力为以后接班作准备了。

让儿子接班也正是父亲刘清远的意愿所在。其实早在刘遨上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刘清远已经开始着手安排集团的人事和工程业务,为儿子毕业后接手做了大量的工作。人事行政、工程预算、业务往来等各部门都提前作了调整和内部安排,为太子入宫执政安排了大量信得过的老臣和嫡系部下,以保证自己交权后公司运转畅通。但只有三个板块属于自己的核心自留地,刘清远还没有做好交给儿子的准备,他要好好观察几年,看看儿子能否挑起这个万斤重担。这三个板块分别是财务、矿产和证券,这是整个集团的造血功能,尤其慎重。

上一页 书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