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顾长这么大没跟村长分开这么久,学习上稍有起色就开始惦念把他养大的人,晚间花了两毛钱去小卖部给村里打电话,村委会没人接,他只好打进了宁川的小卖部。从小卖部店主那里得知村长补贴款没要到,这几天都忙着去县里诉苦耍赖。李顾放下电话愣神,好半天没动,老板叫了他一声没反应,也就没再管他。
李顾跟着老村长生活这么久,大致了解宁川的情况,如果没有这笔补贴款,开春播种季节一到,很多村民家里连买种子的钱都拿不出来。他们整个村是靠救济活着的。李顾花了点时间慢慢回神,不知道自己能做点什么帮他。
碰巧听到店老板跟老板娘在说话,老板娘说货不够了赶紧去进,店老板人懒,要再过两天,攒几样一起进,省得多跑。老板娘便骂他,说到某某路拿货开个车过去才半小时,她要是店里不忙走得开,自己爬都爬过去了。李顾一听觉得路名有些熟悉,那地方他在旅游地图上见过。
晚上回寝他问徐源,学校里这小卖部赚不赚钱?徐源瞥他一眼:“那可不,真当老板那房子、车都是大水漂来的啊。”李顾若有所思,徐源不乏艳羡地说:“不过这也得有本事,能把小卖部开进学校里。你看学校外边那几个生意就差多了。”
碰到这么巧的事李顾心思才活络起来。第二天下午的体育课他先溜了,自己摸索着找到了那个地方。李顾又开了一种眼界,这里扎堆开着小店面,要么是全卖小食品的,要么是全卖小本子或者小玩具的,价格一问都比小卖部里便宜至少五成以上。李顾从前跟着涂庆川大概也知道买卖就是买东卖西这么一回事,所有做买卖的本质上赚的都是信息不对称的钱。
他驻足的那家,一个肥头大耳的老板坐在一张破旧办公桌后头,身边挤了满满当当的小零食。对他这个年纪的人老板也见怪不怪,这座城里每天不知道要多出多少谋生的新面孔,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运气先成人再养家。老板主动招呼他:“小兄弟进货啊,头一回来不知道要什么吧?我给你说……”
有人愿意主动搭理,李顾顺杆爬问了价,心里飞快一盘算,他的钱不多,但他觉得可以先试试。李顾留了个心眼没直接买他的,这里这么多店,他打算去比比价。老板一眼看出他心思,声音往下一压:“我跟你说,你要是买其他的,哪家都差不多。但小食品,你最好只在我这儿拿。我这儿比别处贵一点,贵在生产正规,什么意思呢,能吃!别店有些自己家里开着小作坊,价格是低,尤其街末头的那一家。但这入口的东西……”老板垂眸一瘪嘴,言下之意不言而喻。李顾经此一提醒,非要老板把证照都给他看过了才敢拿东西,最后小零食和小本子揣着一书包连带两大袋,他的生活费也快花完了。
回去保安都落了锁,他翻墙进,碰巧遇见隔壁寝的想翻墙出来。那人瞧着眼熟,李顾压着嗓子喊:“嘿,干嘛呢?”对面答:“作业没写完本子用没了,我去找找班里有没有谁抽屉里有的先借来。”李顾都没想到事情还能这么巧,从包里敏捷地掏出一本来:“要不?新的。比店里便宜,只要你……只要你三毛。”就这么着,李顾的第一单生意做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