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芬又重新找了个兼职,这次是给个熟人做月子保姆,她现在是高护,出去当个保姆绰绰有余,当然她和两位老同学说的时候,尽管是说帮帮忙,但人家给了月薪,就是辛苦些,宁芳劝她别累着自己,玉芬说上班的时间动嘴的时候多,下班的时候动手的时间长,这样反而平衡,她说这些家务活都不算什么的,父母在家务农,她经常在农忙的时候回家帮忙,那个才叫苦,才叫累,这点小活算不了什么,就是要搭点时间在里面,两个同学都佩服她的干劲。(读看看小说网)
好在玉芬的老公还比较会心疼人,家里事情几乎不再要她动手,公婆也回到自家住,各种小矛盾也烟消云散。一家四口,除玉芬给自己的压力比较大以外,其他三人好像不知愁滋味,玉芬老公的心态特别好,对孩子的教育一向是顺其自然,也就是女儿学得好就鼓励她学,儿子成绩不理想,也不去逼他,不像洪霞老公整天恨铁不成钢的样子,所以他们家庭氛围特别好,玉芬虽然做两份工作,回家却像皇后一样,老公端茶,女儿捶背,儿子陪她说说话。(请记住读看看小说网.dukankan六月中文www.6ycn六&月&中&文www.6ycn六+月+中+文www.6ycn)
宁芳说她家现在遇到一件烦心事,她在城里还没买房,就想把手里的钱拿回老家去造个房,她两个同学羡慕地说:“领导要住别墅,群众还在住公寓。”
可是以他们两个的名义造房子肯定不行,他们都是城市户口,当年为了跳农门,苦的七死八活的,这会儿却又要回去,最关键的原因是有拆迁的可能,有经验的拆迁人说过:农村户口好几万一个呢?很多下岗的想把户口调回农村,要不是政策卡的严,真是应了那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宁芳就想借用父母的名义来造,已经不可能了,他们名下只有现在住的房子。
现在只剩宁芳娘家大嫂子的造房份额,她娘家那边迟早要征收土地,因此,为防以后起纠纷,正在拟约定。其实都是亲人,先把丑话说出来,是大家都不愿意的事,所以现在为难着呢。
宁芳两个同学抢着说:“王主任专门搞这方面事务,是行家,交给他解决。”宁芳笑起来:“这种事轮到自己头上,都不好解决。”他们一大家子准备在元旦放假的时候,坐下来把所有意见集中,然后再讨论。
宁芳两个哥哥,两个嫂子,大哥生的是女儿,二哥生的是儿子,所以这个女儿要回家造房子,最反对的是二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