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反应过来的是文泰兴,他站起来,眼睛里竟然含了泪花,大声道:“此乃千古绝词,虽然未必是后无来者,但一定是前无古人之作。”
他大步走上台去,看看四周道:“花褪残红青杏小,既写了衰亡,也写了新生,残红褪尽,青杏初生,这本是自然界的新陈代谢,但让人感到几分悲凉。睹暮春景色,而抒伤春之情。接着把视线离开枝头,移向广阔的空间,心情也随之轩敝。燕子飞舞,绿水环抱着人家。春意盎然,一扫起句的悲凉。用人常用的意象和流利的音律把伤春与旷达两种对立的心境化而为一,恐怕只有作者可以从容为之。”
“枝上柳绵吹又少,与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本应同属一组,写枝上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但作者没有接连描写,用‘燕子’二句穿,在伤感的调子中注入疏朗的气氛。絮飞花落,最易撩人愁绪。这一‘又’字,表明词人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算起来也该有十次了!”他说着看看上的姑苏燕子,言外之意显而易见了。
姑苏燕子又何尝听不出来呢?
“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读者见于言外。这是一种婉约风格。足见十七爷的文学底蕴之深厚。”
“墙里秋千墙外道,自然是指上面所说的那个绿水人家。姑苏家墙外就有条小河,真巧啊!”
“由于绿水之内,环以高墙,所以墙外行人只能听到墙内荡秋千人的笑声,却见不到芳踪,所以说,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不难想象,此刻发出笑声的佳人正在欢快地荡着秋千。这里用的是隐显手法。作者只写佳人的笑声,而把佳人的容貌与动作,则全部隐藏起来,让读者随行人一起去想象,想象一个墙里少女荡秋千的欢乐场面。可以说,一堵围墙,挡住了视线,却挡不住青春的美,也挡不住人们对青春美的向往。这种写法,可谓绝顶高明,用‘隐’来激发想象,从而拓展了‘显’的意境。情景生动而不流于艳,感情真率而不落于轻,难能可贵。”
文泰兴说到这里,看着姑苏燕子缓缓说道:“貌似老夫在姑苏家的院子里见过这么一个高墙内的秋千,就拴在两棵柳树之间,旁边就是一棵杏树,老夫还吃过那杏儿呢。姑苏小姐经常坐在秋千上面,或嬉戏,或静思,或书读。我没说错?姑苏姑娘。”
第13章蝶恋花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