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将计就计
九霜所料不差,月云庭御驾亲征的事已经是板上钉钉了翌日早朝,他就提出了要带兵亲往前线,几位重臣又没有反对,其他朝臣心中虽然不赞成,却也没有阻拦。
月流芳见状,心想那些大臣大概是心中各有算盘罢了。即使这个天子没了,还有高帝的两位皇孙可以继位,他们还有得选。到时候扶植了其中一个上位,自己便有了从龙之功了,比之当下触怒少年天子而丢官的,不是更好么?
想及此,月流芳心中不由得冷笑一声。对于月云庭关于御驾亲征那雷厉风行的安排,倒是没有多大意外。少年么,对于热血冒险,逞强斗勇,总是执着的,就像少女情怀,少不了对于花前月下的浪漫想象一样。只是自己到底要做一场戏出来给北狄人看呢,总不好就此默默同意的,便也出声辩驳了几句,见着云庭脸色有些不好了,便识趣地止住了。
姐弟失和么,做戏做到这份上,也就够了,否则到时候让云庭误会了,闹个不愉快出来,反倒不好。
既然皇帝的亲姐姐也没有二话,大臣们更是没有反对意见了。月云庭又是昨日夜里就跟重臣商量好了的,当下就将关于御驾亲征的人事分配方案公布了。随君主出征的武将,主要有羽林中郎将李易、虎贲中郎将严晓风、李易的旧部如今的三军大将袁明。至于天子不在京中之时,就交由光禄大夫霍嘉监国。霍嘉自是假意推脱了一番,方才接受了。他也是昨日参与商议的重臣之一,这么一番造作,不过是场面上的事情,不得不为之罢了。
为什么监国的不是天子的亲姐姐元熙长帝姬呢?长帝姬能够得以辅政,可见是天子极其信任的人,在这当口,反而不是让长帝姬监国,而是托付外臣?
顿时就有不少臣子偷偷打量月流芳的神色。面纱之下虽然见不着多少神情,只是那一双眸子还是澄明依旧,不见波澜,好像对于这个监国的决定,没有二话似的。又想到长帝姬虽然辅政,却是不像历史上的宏仁帝姬那般垂帘听政,大权独揽,而是穿着长帝姬命服,尽了臣子之礼在阶下,参与朝会,与其他大臣无二。这些大臣心里,便对这位长帝姬的淡泊谨慎,多了几分好感。
面对着诸位大臣的目光,月流芳倒是从容自若。云庭的安排,其实是十分妥当的。李易担任羽林中郎将之前,便是一名牙将,治军有方,袁明也是身经百战的将领,至于师兄,虽然实战经验不多,但是胜在武功高强外加于阵法之道,跟李易、袁明两人,刚好可以互补。至于监国的重任没有落到自己头上,正好合了自己的心意。要是真要自己监国,自己的计策,反而不好实施了。霍嘉又是跟随过父皇的旧臣,向来忠心耿耿,为人又很谨慎,让他监国,倒是比李琰、陈华、闵瑜等大臣要好呢。陈华呢,自不必说,他毕竟是九歌和九霄的外祖父,即使他心中没有别的想法,也难以保证其他心思不正的大臣又要动歪脑筋。闵瑜么,处事又过于圆滑,加之又是僖帝的外祖父,万一被窦太后想出了什么法子,说动了他,到时候闹出什么事来,可就不好了。李琰本来是不错的人选,可惜又是李易的父亲,两父子一个监国,一个随军出征,要是云庭真的出事了,有心者就可以往他们身上扣上弑君篡权、里应外合的帽子了云庭这么一番人事安排,其实明智不过了。这里面自然有他的谋算,也少不了各位重臣心里的计较。
月流芳心里一片清明,脸上却不曾露出什么神情来,眼眸子也是平静如水,连微波也不曾泛起就是了。对于这一番表情的解读,是无奈的接受,还是淡然的认可,则是各凭各大臣猜想了。反正无论他们做何猜想,也不会妨碍她计策的进行。
总之,关于御驾亲征的具体事项,从人事任命乃至粮草供应,都得到了妥善的安排。月流芳虽说是早有计策应对北狄,对此更是放心不少。至于其他大臣,见着少年天子居然在仓促之间能够将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也都收了心里的小算盘,尽心为少年天子分忧起来。
这么一折通,等到检校三军,蓄势待发的时候,已经是当日下午了。袁明作先锋,月云庭坐镇中军,李易压阵,三军浩浩荡荡地出了庆都城。
而月流芳则是暂时留在了庆都,依旧穿着端庄的长帝姬命服、带着面纱上朝辅政。只是上朝的时候,神情一日日的不好,脸色也一日日的苍白起来。过了几日,竟是卧病在床,上不得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