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昭看过后院的房子后发现,这里的房屋设计有些奇怪,正屋都配着耳房。
北边两间正屋,左右各配了半间耳房,一溜算是三大间。一间耳房里放着杂物,另一间像个洗澡间,一块布帘挂在墙上,帘后隐藏着一个半人高的大黄木桶。西厢房两间在北面配一耳房,东厢房两间在北面配一耳房,一共是六间大屋四间耳房。院子方方正正的,是硬土地,正适合翻出两块来种些花草。
李念忠夫妇已经搬进了一间西房,将两间北房打扫的干干净净的,被褥用品一应俱全,都是新的。小昭看着干净的屋子,心里觉得很踏实,也很欣慰自己没选错人。
在李念忠介绍下与李氏见了面,只见李氏面色安祥、低眉顺目,一副典型的贤妻良母的模样。因着年龄,小昭管李念忠夫妇李叔、李婶,自是得到了二人的反对,一番推拒,见小昭坚持二人只得答应下来。
小昭在酒楼里上上下下转了两圈,厨房里也仔细看了看,只说要出去找找灵感,便走出店去。李念忠不明白灵感是什么,见小昭不急着开店却来回溜达,心里有些着急,却又不好说什么,只一遍遍在院子里转圈。李氏看着干着急的丈夫,出言安慰说:“老板心思沉稳,定有他的打算,你就别瞎心了,等着听吩咐吧”,李念忠想了想觉得夫人说的在理,便安静了下来。
小昭在北街上溜达,看着路两边的店铺和路边摆摊的小商贩,只觉得是进了古装电视剧的剧组一样。然而来往人群神色自若不像剧组中的群众演员那样矫情,道边的叫卖声也很自然,便不再抱那幻想。
回过神来见路边一个字画摊子,十几副字画挂在墙上,一个青衫的瘦高青年站在摊前作画。小昭有些庆幸自己高中时美术课没逃。高中美术老师特别推崇中国的古代绘画,课也讲得好,经常带着学生赏析古代名家字画,讲解完让学生也评价一番。三年下来对古字画虽没学的太懂,却也能略通门道。
小昭审视着面前的字画,只觉字写的遒劲有力、很是张扬;画以山水为主,山水大多浓墨重彩,烟云缭绕。另有一套四副画引起了小昭的兴趣:梅、兰、竹、菊,猛看上去很有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风格。正在感慨为啥文人墨客都喜欢这四位君子,就听摊位前有人吵吵。
扭头看去,小昭见一白衣男子对着青衫摊主喊:“这么副山水就要一两银子?你明抢啊!”
青衫摊主也不争辩,兀自低头作画,小昭从侧面看去见到他脸上的略带讽刺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