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袭的一百种路线

分卷阅读169(2 / 2)

不同于萍生这边曲高和寡的画风,朝华城在短暂的沉寂过后,很快被另一个人给怒抢头条。

——清雪。

虽然和此前靠着一曲琴音引得满城皆狂的萍生一样出生风月之地,但是清雪此前却是籍籍无名,他真正声名鹊起却是在一次诗会之上。

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同行相轻在文人墨客中尤为明显。但当你水平已经远远超过同一层次的时候,自然也是谁也无法否定。

适逢蟹黄之时,朝华太守向来以礼贤下士著称,免不了在城中最大的天香楼中设下品蟹宴,请众多学子同来吟诗作对。

每年中这种诗会,是学子们最大的狂欢。一来不少人都是通过诗会被前来的达官贵人所赏识,最后拔擢出仕。二来即使没有被赏识,然而诗会上积累起的人脉、经验,本身就是一份宝贵的财富。三者,真正有才学的人,即使不出仕,也通过这种方式在民间竖立起声望。

诗会大大小小,细论起来,在文风鼎盛的南楚各地都频繁举行。阵容小些的比私下的清谈少不了多少,从开始到结束都没有人知道,小猫两三只在一块儿自得其乐。但真正有分量的,自然是像这种由一方大儒、庠序教长或者当地牧守亲自举办的诗会,更有权威性、影响力。

而在朝华城,由日理万机的太守亲自筹办主持的品蟹宴自然是首屈一指的盛事。

南楚虽然国力江河日下,四分五裂,但人无论黄发垂髫、汉子哥儿,都习文成风,即使是乡野之人,也对文人怀揣着一番敬畏。有点条件的人家,都会送自家孩子去念书。此间的“哥儿”处处绝类女子,但念书一道上,清雪记忆中古代那种“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却套不到这里的哥儿身上,虽说也有类似“男女大防”的说法,但毕竟外表相似,这里的哥儿也可以蜚声儒林。

因此,清雪才更加想要通过自己脑中的那些文明精髓扬名立万,出人头地。

而他的第一步,无疑就是通过这些诗会建立起自己天纵奇才的形象。

================================

这种诗会为求风雅,自然不会有什么身份要求,唯一的入场要求,便是能够限时限韵完成一首“登门诗”即可,这样“一视同仁”的举止自然是以实力作准,再显白不过,向来能够替朝华太守大大收拢人心。

这样风雅的“门槛”自然难不倒学识丰富博览群书的清雪。

就算是在这一群看成朝华城最“风雅”的人群中,清雪这样容貌清秀、年纪轻轻的少年也是十分显眼的。虽然面生年轻,但举止却落落大方,这可殊为难得。

酒过三巡,随着太守朗声吸引了全部人的注意力,众人不禁精神一震。谁都知道之前那些只不过是开胃小菜,现在,戏肉就要来了。

果然,太守坐在上首,端起酒杯,抚着三尺长髯,温言道:“常言道触景生情,今次的诗会,不妨便以宴饮为题旨。”

这题说来不难,自古这即情状物的事情都不少,然而想要写得出彩却殊为不易。以宴饮为题旨,若是单纯状物,难免落于俗套,但若追求立意,却不免就要做出取舍。

唱哀歌易,唱欢歌难,吟诗作对同样如此。想要出彩的往往是那些能够打动人心的肺腑哀情,可是在这种其乐融融的环

上一页 书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