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县是一个小小的县城,但县令还算尽职尽责,名风淳朴,由于位于汴城边界,与连成相邻,人流量巨大,是两个地方商业交流中心,也有些许繁华之象。
孙天豪是在当今圣上刚即位时吊着车尾中的进士,排名在他之前的托关系的托关系,拍马屁的拍马屁,只为有个职位,可是孙天豪偏偏是什么的不做,清高的不行。以他这茅坑的石头又臭又硬的脾气,本来是没什么发展前途的,可无奈他运气太好,正好在朝廷大洗牌时中进士。新皇即位,朝廷上也该换换模样了,大批的官员下马,新人上位,孙天豪也吊上了末枝,谋了个魏县师爷来当当。
孙天豪中进士近二十年,却也只从魏县师爷升迁到县令,不得不说其不会做人,不会当官,他有能力叶吃的了苦为百姓做事,可是不懂得经营官场。前面的事就可以看出,孙天豪是个正直古板的人,他也不是对官场上的事不是一窍不通,而是......不屑一顾吧!古代书生的清高之风有好有坏,但在当官升迁上它绝不是有利的。
孙天豪原先的顶头上司——叶舒城,已经从九品县太爷升到了正六品汴城府丞,可谓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一个不停的升迁,这可比孙天豪二十年才升迁一次要厉害很多。这次孙天豪吞吞吐吐不敢说的事,也正好和他有关系。
孙天豪和叶舒城是同一届考生,可人家叶舒城的学问比他好多了,当年也是以第十名的成绩中的进士,家里条件好,他本人也是个长袖善舞之人,所以分配时压了孙天豪不止一头。刚开始时,孙天豪自知自己没他有本事,也认命的辅佐叶舒城管好魏城,可相处久了,竟让孙天豪看清叶舒城不务实是,只会巴结拍马的本质,一时冲动,孙天豪与叶舒城吵了起来。
魏城以前也是有经历过旱涝灾害的,孙天豪记得他任职之后第一次灾害来临时,自己忙上忙下不得歇息片刻,叶舒城联系县丞拨发粮食也是尽心尽力,百姓们也都夸新来的两位管事的大人有仁心,孙天豪听了之后心里十分满足。可是,好景不长,前来巡视救灾工作的京官一离开,就什么都变了。
叶舒城开始以朝廷拨发的粮食不够为理由提高粮食的价格,刚受过灾害的老百姓苦不堪言。本来嘛,粮食是应该在京官离开之前就发给百姓的,可叶舒城以粮食没有全部到位为由,只给百姓们发了一小部分过日子,怪只怪他先前准备工作做得太好,安抚民心很到位,所以京官在的时候也没有人闹事,百姓都相信着他呢。现在,叶舒城翻脸比翻书还快,原先的诺言全都不兑现,涨粮价、驱除难民、打百姓等等亏心事干的一个比一个强,孙天豪找他理论也被穿了小鞋,收了权利,空挂着一个头衔。孙天豪想过很多封状告叶舒城的檄文,可这些没到京城,就全部被劫了下来,后来叶舒城还以孙天豪委屈似的老母亲为威胁,逼使孙天豪对他所做之事睁只眼闭只眼。更可恶的是,灾害过后,朝廷论功行赏,叶舒城升到了汴城的一个繁华的县做县丞,从七品。孙天豪继任叶舒城的县令位置,正九品。然后,叶舒城步步高升,孙天豪原地踏步。
过后好几年,叶舒城当了汴城府丞,又做了孙天豪的上司,因为以前孙天豪妄想断他财路,阻他升官,现在有了机会,当然是让孙天豪当惯了不受宠的小妾,贯彻着决不让孙天豪好过,绝不让他干出政绩的方针,而且派到魏县的师爷,也大多是叶舒城的门下,长袖善舞,权利比孙天豪这个真正的县令还大。于是师爷们也是升迁的升迁,赚钱的赚钱,孙天豪却至今还悲催的带着九品县令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