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家灯泡

父子(上)(2 / 2)

皇帝子嗣繁盛,饶是对儿子们充满爱意、关怀备至,也是记不得所有孩子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不过片段而已。对于十三阿哥童年时的最深印象,是他六岁的时候和其他皇子们一起向皇帝、太后叩贺中秋节。坐在宝座上的皇帝一眼就在一片花团锦簇的皇子队伍中发现了这个小人儿,明亮的眼睛、诚挚的目光、稳重的举止、秀气的面庞,身上好像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气质,让他在这群同为金枝玉叶的皇子阿哥中显得卓尔不群。皇帝招手把十三阿哥叫到身前,揽在怀里仔细打量,想看看这孩子身上到底是什么东西那么打动他。倒是身边的太后一语道破,说“十三阿哥可是这么多皇子阿哥里长得最像皇帝的呢”。皇帝这才恍然,可不是么,自己像他这么大的时候,被皇父揽在怀里问及志向,说愿“待长而效法皇父,黾勉尽力”时,就是这般的面貌和神气,那时候比他年长一岁的哥哥福全回答皇父说“愿为贤王”。如今呢,皇帝看了看站在自己身边英姿勃发的少年太子胤礽,又瞅了瞅这个酷肖乃父的十三阿哥——“效法皇父”已是无缘,就希望他能成为一个“贤王”吧。

十三阿哥天资聪颖,四岁即入书房,学问功课在一群年长皇兄中仍然能够拔尖儿,骑本领也是熟,最最难得的是格乖巧、善解人意。皇帝真是有意要把他培养成“贤王”了,但凡出巡,身边无论带着多少皇子,必得有十三阿哥,即便只带两三个皇子,其中也少不了胤祥的身影。皇帝偶尔出京,要太子监国理政,是为了锻炼他掌揽大政的能力;带着十三阿哥巡视全国各地,谒陵巡河、访贤问俗,是为了要他了解民间疾苦,为日后辅佐皇帝做准备。康熙皇帝对儿子们的培养可谓上心,其教育成果也称得上斐然,诸位皇子个个文武全才、出类拔萃。只皇帝一方面在学问功课上对皇子们要求甚严,另一方面在做人修身上却对他们放纵过宽,总是强调他们的金尊玉贵之体,而惯纵了他们情上的乖戾跋扈。

皇后所出的嫡子胤礽,两岁即被立为太子,皇帝对他的重视程度超过了其他皇子,对他的惯纵更可谓登峰造极。尽管如此倾力培养,太子的治政处世能力却让皇帝十分失望。然而太子的势力却日渐扩张,让皇帝感到了威胁;太子的格愈发暴戾,也让皇帝难以容忍。皇帝和太子之间的矛盾终于由于那场“帐殿夜警”事件而被激发,太子希图政变夺权事败,最终被废。而这当中,最最让人看不透的,就是那位皇帝悉心培养的“贤王”候选人十三阿哥。让老皇帝至今难以释怀的,便是当年太子被执之后,在皇帝的寝帐中,对自己说的那番话。太子痛求皇帝饶其残生,即在那样的危急存亡之刻,竟还不忘恳求皇父善待十三阿哥,说自己后悔未听十三阿哥相劝、行此悖逆之事,才有此下场。闻听此言,不由得皇帝怒火中烧,一则为十三阿哥得知太子将行谋逆之事,竟不举发;二则为护卫皇帝安全的十三阿哥,竟然得到了太子如此的信任。对于太子的昏聩乖戾,皇帝心中早已有数。只一想到太子极力维护的十三阿哥,便让老皇帝的后背生出阵阵寒意。皇帝认为,十三阿哥的可惧之处,不在于他希求谋夺储君之位,而在于他对储君的控制能力。皇帝深知,十三阿哥与太子的私交并不算深,就这样尚且赢得了太子对他的倚重信任,足见十三阿哥对太子的控制能力之强。他本是要为大清江山培养英明果决、乾纲独断的君主和悉心辅弼、鞠躬尽瘁的贤王,怎么如今倒成了傀儡皇帝和权臣宰相?对于废太子,皇帝只感到失望和伤心;对于十三阿哥,却让皇帝感到震惊和畏惧。至于后来大阿哥跳出来,欲替皇父诛杀太子、解除庆父之忧,不过是小丑跳梁。而三阿哥借机道出大阿哥魇镇太子之事,而让皇帝严惩了大阿哥和十三阿哥,也不过是个由头,大阿哥被圈禁,十三阿哥从此被皇帝冷落、脱离政治舞台。在皇帝心中,真正可怕可恶的不是大阿哥对太子施的魇镇之术,而是十三阿哥毫不费力便能控制朝廷储君的能力。

之后发生的事件可谓是风云际会,太子被废打破了朝廷原有的权力平衡。推举新太子,又让皇帝洞悉了八阿哥谋夺储君的意图和兴风作浪的本领。为保政局稳定,皇帝将八阿哥的谋储气焰打压下去,无奈之下,又复立太子。为谋夺大位,皇帝的儿子们你方唱罢我登场,把老皇帝搞得心力交瘁,怎奈这些露头儿的阿哥都不能让他满意。皇帝又想起了他的十三儿,但他并不是帝王之才;虽然十三阿哥明强干,但控制力太强,如果他不能为后世找到一个能够驾驭十三阿哥、让其施展才能的接班人,那他宁愿将十三阿哥永远雪藏下去。

父子(上)在线阅读

上一页 书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