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之后还有颁奖礼要看,所以研究作品、看电影这种需要大块时间的选项被排到了之后,群众欣赏的主要还是那几套优雅美丽的街拍——虽然新闻网也不是没有一些珍妮弗不美观的照片,但由于这些照片里,被指为是珍妮弗的人根本是包得她娘都不认识,所以大众也只是半信半疑,还是对那几套效果堪比时尚大片的街拍更为注意。
匆匆看了看《人物》杂志采访的扫描版,一个新‘粉丝’禁不住对珍妮弗兴起了强烈的崇拜之情——对于她的事业成就,她暂时并不关心,但珍妮弗从贫民窟中走出,却有着这么上等高雅的服装品味,甚至连时尚界都对她赞不绝口,这一点实在是让她‘惊为天人’。
“她好有智慧……”
“原来她真的非常有能力……”
“果然,她和我想得一样有涵养……”
全国各地,不同的人在做过相似的事——搜集珍妮弗资料以后,脑中在一瞬间都闪过了类似的念头,那就是自己对珍妮弗的第一感觉没有错,这是个优雅高贵、前途无量的年轻演员。
这份第一印象并没有让他们立刻成为琼恩那样的狂热粉丝,但却像是印刻效应,沉淀进了潜意识深处,决定了他们对珍妮弗.杰弗森的长远态度。
#
对珍妮来说,完成红毯秀后,她在奥斯卡的工作实际上就已经等于是全部结束。毕竟今年没有庆祝派对,而她在奥斯卡的座位比较偏远,被镜头带到的可能性很小。——如果不是中途开溜实在不像话,她都不想继续留在场内,毕竟只要你在场内,就得一直维持基本的仪态,免得被镜头扫过时倒霉地正好表情松懈,沦为观众口中的笑柄。
快速就座以后,她就摆出了一个经过练习的端坐姿势,心不在焉地随着身边人做表情,或者是随着主持人斯蒂夫.马丁的言语礼貌轻笑,或者是做沉痛状,但整个心思就完全不在典礼上,而是记挂着自己表现得到底成不成功,有没有在镜头前露出丑态,又或者是对答不当,让观众看了笑话。
当然,她之前已经针对采访时可能出现的机位做了很多功课,甚至还让玛丽做主持人,自己架DV看了下表演效果,自信整个Pose包括举手投足,都不会有太大瑕疵,但刚才那轻描淡写的两分钟,花掉了珍妮起码三万美元,她当然会关心最后出来效果如何。只是可惜现在的手机还不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