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辰胤本要说吃不了这许多东西,转念想到这是元凰用心筹备的晚膳,无论如何都不舍得扫了他的兴,于是也望住元凰的眼睛淡淡笑开,等他献宝似地拿出糕点来。等到大半个时辰之后糕点果然摆上了桌,北辰胤才发现事情远不像他想象的那么简单。宫人们撤去菜盘,先是恭恭敬敬地奉上一小盘桂花米糕、一小盘桂花芋头,分置桌面两侧,单空出桌心空荡荡的一块。北辰胤正觉得疑惑,便见一人颤巍巍地端进一只雕花银盘,上面宝塔似的搭迭出一座月饼山,垫底的月饼大如葵花,最上头只有两片指甲大小。端着银盘的宫人一步三停,旁边还跟着两人张开双臂护在左右,好不容易将银盘放上桌面,发出一声闷响,三名宫人已是汗流浃背。月饼一共堆了七层,比成人坐直还高,挡住了桌上两人交汇的视线。北辰胤哭笑不得地转头看向元凰,见他饶有兴致仰头望着面前的宝塔,似乎很是满意。
中秋之夜在乾清宫御案上码出“月饼山”,本是北嵎宫里的古旧风俗。顶端最小的月饼大如孩童掌心,谓之“桃顶”,下头最大的月饼阔如银盆,谓之“玉座”,由几人合力堆栈而成,要求不偏不倚稳如苍松。中秋宫宴之后,皇帝会用最大的月饼行赏,或是整块赏给御前大臣,或是切成几块分赏众人。这一奖赏习俗自古流传,年年如一,准备起来颇耗人力,又没有太多实质意义,自北辰胤的父亲元昭帝当政初年开始,便逐渐为君王弃用,便是北辰胤也只在儿时见过一次蔚为壮观的厚实饼山。如今元凰一时兴起,从书中翻出旧典如法炮制,只把比例缩小了数倍,将原来蠢笨的月饼山改良得玲珑可爱,再细看压在底下的“玉座”月饼,虽比原先小了一大圈,精致程度一点儿不输,外层是花叶蓓蕾,第二层画着良田沃土,第三层照例是八宝图案,围着最里层流彩纷呈的广寒宫阙,中有仙兔捣药,灵芝瑞草。趁北辰胤细细打量的当口,元凰已摘下桃顶,示意北辰胤摊开手掌,将小巧月饼放在他的手指尖上:“这是用茶末桃肉混做的馅,吃着不腻,你试试看。”
北辰胤夹起月饼放入口中,一面笑道:“旧时宫里的规矩你原知道不少。”
“皇城里的那些玩意儿,兔儿爷,羊皮灯,月光马儿,朕也都知道。”元凰闷闷道,拉下脸来:“以前江修告诉朕的,朕一样都没有玩过。”
“我也不曾试过。”北辰胤安慰他道:“生在皇家,从来如此。”
“真的?”元凰站起来,高兴地搭上北辰胤的手臂,牵起一个早有预谋的狡黠笑容:“那就请并肩王,今夜陪朕放一次江灯吧。”
北辰胤抬头注视着兴致勃勃的元凰,有些无奈地发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拒绝他已成了一件近乎不可能的事情。
北嵎南方百姓世代依水而居,素有中秋节在江上漂放浮灯的风俗,据说最初是为了讨好河神,以保来年无旱无涝。浮灯以精雕细镂的纤薄羊皮缝成,约有手掌大小,四壁用五彩颜色绘上各种吉祥图案,或是用红墨写上祝福祈愿,中间点起蜡烛,在中秋节的夜里人手一盏,放入江中顺流而下。薄如草纸的羊皮灯被烛光一照便成了半透明的橘红色,隐约映出四面的图画文字倒影在江面之上,好像朝阳一样罩着茸茸光边,又像是用冰凌雕成的一般剔透雪亮,所以北嵎有些地方将这些羊皮浮灯称作为“小冰灯”,也有地方根据颜色将其称作“一点红”。这一风俗后来逐渐传至皇都,各户争相仿效,始为盛行。以往在皇城时候,每至中秋夜半,便能见宫外金水河上灯烛华晖,万盏冰灯浮满水面,灿如繁星,竟夕而止,是为皇城一绝。元凰不曾亲身参与,但也见过几次这般壮丽景象,至今记忆犹新。他同北辰胤换了便服,不带随从,一路行至环绕赤城的赤水河畔,见到河面上黑洞洞的一片寂静,万里无尘,在河心随波漂着一轮滟滟圆月,好似从天空拽下的一段画布。今日正是中秋前夜,尚没到放花灯的时候,河岸边见不到行人,连卖灯的都走得干净,早早赶回家中做过节准备。只剩一位老人家弯着腰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