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早课困如狗_(:з」∠)_
晚上要讲的专题还没准备_(:з」∠)_
狗带吧_(:з」∠)_
☆、第一百二十章:后劲儿
丘阳进入了冬天,山里的天气很是寒冷,丘阳人们的副业生产却是进行得火热。
秋穆所在的“后进”互助组在秋天收集秸秆儿,烧草木灰①来供给另一个村的村办化工厂。而到了冬天,则又开始找新的活计来干。
其实在这个“后进组”组织起来之后,“后劲儿”就显现出来了。不到一年里,后进组的收入已经完全超出了组员们的预计,甚至比之前秋穆、李有河、张八全、王小树和沈金来家收入加起来的两倍还多。这些劳动成果已经完全能养活组里的九个人,还能让他们过得不错。
但是后进组的组员们并没有满足于这个现状。在不到一年里的组织生产中,就算是之前对合作化生产没什么认识的王小树、李文昇和张玉青姐弟,都认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如果到了冬天就各回各家了,那这冬天里他们自己也找不到什么合适的活儿来做,倒是把时间浪费了。而且浪费了倒还不说,关键是他们在一起干活儿干了这么长时间,都觉得挺高兴的,也形成习惯了,而如果各回各家自个儿呆着,反倒觉得难受。
不过冬天天儿冷,一般情况下大家还是不愿意长时间在室外呆着。正好秋穆和李有河住的那个院子有好几间空屋,现在算是张八全家的,后进组就把这几间空屋当成了暂时在一起讨论、工作和休息的地点。
这下儿后进组的组员们就又能呆在一起了,大家商量冬天应该干什么,很快就有了新的主意。后进组刚成立的时候,由其他组员出粮食,王小树出力,来做了组里缺乏的农具。那时候其他组员们也没闲着,多少都看了王小树怎么做木工,而现在大家很快就发现,冬天里不用到地里干活儿,菜也种不了什么,倒是做木工比较符合实际。
当一个木匠需要很多相关的知识,还要学会熟练应用各种技术,这不是在两三个月内就能学会的。但是如果要制造什么标准化的东西,那就不需要多少木工的知识,而且只需要学会熟练使用一些木工技术,就能够生产出合格的产品。甚至于每个人只需要会制作一样部件,只要能够标准化,把这些部件拼合起来就能形成完整的产品——这也就是“流水线”的思想。
九个人似乎比较难形成一条“真正的流水线”,但按照这种方式做些东西,那也是绰绰有余了。后进组的组员们仔细地讨论了一番,最终决定先试着做马扎。
马扎是目前村里需求量最大的木工产品。之前村里的乡亲们歇息或是晒谷子、做手工活儿时,都是蹲着或者拿石头、砖头当板凳。这样自然称不上舒服,而随着人们的生活有了富余,对于坐具也有了不小的需求。但是如果用椅子、板凳代替石头、砖头,则又嫌太沉太大,不方便带着到地里。这样考虑起来,最方便携带、不占地方的马扎就是最合适的坐具了。
要说马扎做起来也不难,主体部分就是八根长短合适的木条,组合在一起然后蒙上一层结实的厚麻布,就算是做成了。之前也有人找了看着差不多的木柴自己做了自己用,但大多坐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