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付之一笑,问道:“独他来了,还有什么人?”婆子道:“还有两盆花儿。”宝玉道:“你出去说,我知道了,叫他闲了进来请安,把那两盆花儿送我屋子里去。”说完便走了。
你道那贾芸是谁?他原也是荣宁二公的子孙,草字辈,只因家业凋零,父亲早逝,只得一个寡母抚养,母子二人就靠宗族救助过活。贵妃省亲,贾府修建大观园,他巴结上贾琏夫妇,揽了个栽种花木的活儿,这才阔起来。他一贯伶俐乖觉,偶然与宝玉搭了句话,就顺杆子爬当了宝玉的便宜儿子。
只是他人虽聪明,到底性情上与宝玉合不大来,宝玉与他说了两回话,深觉其俗,便不大乐意搭理他了。贾芸也只得认了,苦思讨好宝玉之法,今日便递帖子请安,随送上两盆珍品海棠花儿,冀以笼络宝玉。
这里宝玉进了探春所居的秋爽斋,便见黛玉、宝钗、迎春惜春姊妹都到了,探春却是与黛玉一处——自打贾环去赴试,两人便时常找到一处说话,互相排解安慰,众人也见怪不怪。
一时李纨也来了,众人聚齐,七嘴八舌议论起来。黛玉先提议起个别号,众人应合,探春自取雅号为“蕉下客”,送黛玉号为“潇湘妃子”,李纨又替宝钗定为“蘅芜君”,众人都说当。唯宝玉旧年的号太多,竟定不下来,迎春惜春诗才不佳,便简单的随住处,一个叫“菱洲”,一个叫“藕榭”,倒也新鲜别致。
随即又议定诗社规矩,如何作东道,何人限韵,何人监场,竟正正经经的立起诗社来。这原是探春起的兴,如今诗社也全了,即提议今日此刻便开社作诗,于是李纨出题,迎春限韵,众人即做起诗来。
第66章66
不一会儿,众人都得了诗句,纷纷录在纸张上,相互评点起来。李纨议定宝钗为第一,黛玉为次,宝玉却落了第,大家服气。兄弟姊妹又说笑一回,方尽兴散去。
宝玉原是个极爱热闹之人,虽然散了,犹觉不足,回房时仍盘算着何时众人再聚一社。偏巧史家来人请安,袭人那里正打点了东西给史湘云送去。宝玉喜得拍手道:“怪道我说忘了谁,原来是她!”便要回了贾母接史湘云来,袭人十分劝不住,只得随他去了。贾母见天晚了,本不欲兴师动众,耐不过宝玉缠磨,哄他道:“这么晚了,她叔叔婶婶必不放她出门的。你想她,明儿再去接。”宝玉又不放心,道:“明儿必去接来才好。”贾母保证道:“这有什么,一早就叫他们套车去,不过晌午就接了来了。宝贝,这总好了吧?”宝玉心满意足,这才要回去了。贾母又叫住他问长问短,摩挲了他一回,这才放回去了。
次日,贾母果然打发了人套车去史家,临近晌午,史湘云就来了。她年纪渐长,也到了花期,眉眼越见俊秀,穿戴得整整齐齐的,气质和熙,神情爽朗。
宝玉先与她说了起诗社的事,湘云悔得了不得,直叫怎么没带上她,又要诗来看。宝玉才要取去,还是李纨拦住道:“先做了诗来,诗不好,可是不许你入社的。”湘云笑道:“很是,若许我入社,扫地焚香也愿意的。”众人见她说得有趣,都笑起来。于是给了她韵题,这史湘云素有捷才,又好强,更兼与宝玉一般性子,最是人来疯,一面与人说笑,一面心里便有了,笑道:“我有了二首,只是不好,写出来大家指正罢。”说罢一挥而就。众人都道:“我们得了一首,已是写尽了,她却有二首,说不得要重了我们。”于是拥上来瞧,只见湘云果然做了二首,其中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