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迁有道:市委书记成长记

007 政府大门被围堵(2 / 2)

汪军说:“那可没准儿,你要知道,她当年可是通过主持人大赛选拔上来的,被林稚君钦点当专题节目的主持人,所以,至于将来再怎么安排,那再另说。”

徐克俭说:“那不矛盾啊,她人在新闻部,可以给别的节目兼职。”

汪军笑了,说:“你是听见这消息眼睛都发光了,前几天给你安排的那个人,你是死活不愿要,我跟你说,那个人可是市领导的亲戚,你要注意,少说怪话,小心让领导听见。”

徐克俭说道:“那哪是新闻记者,分明就是赶集看热闹的小姐,你这一说我倒是想起来了,新闻部可不是休闲娱乐的场所,我那里一人当三人使,你赶紧把她弄走吧,弄到文娱部去。”

汪军说:“让她到哪儿不是你和我说了算的事,你看不上她,可以闲着她,没有权力把她撵出新闻部。”

徐克俭说:“我们的新闻记者,都应该是以一当三才对,就应该多招一些像小丁这样的多面手。”

丁一笑了,说道:“我不行,以后还请您多指教。”

“互相学习。”徐克俭又说道:“汪主任,让小丁具体干什么?”

汪军想了想说:“先让小丁去要闻组吧。”

徐克俭说:“我也是这么想的,小丁形象端庄,现在就缺要闻组的记者。”

要闻组是清水衙门,没有任何实惠,有的时候跟领导出去,领导为了避嫌活动完就回去了,记者们有时连饭都吃不上,扛着机器回来后,早就过了吃饭的点了。搞宣传的,别的实惠得不到,就是混吃混喝。男记者不愿去要闻组,女记者都愿意去,可以跟领导干部接触,要闻组对记者各方面的素养要求很高,既要业务过硬,还要有一定的政治敏感,丁一去要闻组,绝对能胜任。

徐克俭又跟丁一说道:“那你什么时候搬过来?”

不等丁一回答,汪军就说道:“办公室地点暂时不要懂,还在原来的地方办公吧,反正是楼上楼下,离着也不远。”

徐克俭说:“不在一起不方便吧?”

汪军说:“那有什么不方便的,都有内线电话,先暂时这样,可能台里对办公室要统一调换,就不要倒腾了,等着台里的统一调换吧。”

新闻部和专题部不在一个楼层办公,从工作角度出发,的确有不方便的地方,不过丁一高兴,她不太喜欢人多的地方办公。

就这样,丁一来到了新闻部,成为一名新闻记者,她办公地点还在原来的办公室,只不过不是一个人了,而是和岳素芬同一间办公室了。

头上班这几天她没有出去采访的机会,这段时间以来,市领导的活动很少,可能是受到了聂文东案件的影响,因为常有人被叫到专案组协助调查一些问题,又加之新市长来后,也比较低调,市委书记似乎深居简出,领导们公开活动少了,这些以领导为报道核心的新闻部要闻组,自然出去采访的次数就少了。

这天,江帆刚刚上班到办公室,他习惯地站在大玻璃幕前的栏杆边,向右前方望上一眼,视野内,不光有阆诸市广电大楼,还有阆诸市委大楼,市委大楼排在政府和人大两座楼的正中间位置,就像雁阵中的头雁,具有领航的象征意义

他时常琢磨聂文东是怎么落马的,难道,仅仅是因为这些不该建的大楼吗?仅仅是因为在建设过程中一些重大违纪嫌疑吗?那么,右前方楼里的市委书记又负有什么责任呢?

玻璃幕是双层的落地窗帘,此时,窗帘早已经被秘书拉开,而且还有两扇窗户打开通风,江帆看了一会后,就回到了办公桌前,展开了摆在桌上的文件夹,看着传阅过来的文件,这时,他就听到了楼下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他侧耳听了一下,这些声音越来越乱,似乎有什么事情发生了。

他绕过办公桌,来到窗前,就看见了下面有一群人,一看就是上访的人群。这种现象,在各地的政府工作中,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他本想回到办公桌继续看文件,但是看见了底下的人群中有人打出了一条横幅,上面写着“请新市长出来接见我们”。他的脑中立刻就闪现出要亲自下楼去处理的念头。但是,他很快就否定了自己的想法。阆诸不是亢州了,也不是他支边的地区,他对这里的情况还一点都不了解,冒昧出头只会添乱,尤其是对于眼下风雨飘摇的阆诸。

显然,他目前还不是“新市长”,他只是一个新的代市长,过一段的人代会后,这个称呼才真正属于他。他有些自嘲地坐回到办公桌,但同时,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又回来了,他在心里默默地说道:是的, 我就是市长,代市长也是市长。

必须尽快适应这个角色转换的过程。其实这个过程只是他一人的心理过程,外界所有的人都知道他是市长。是的,他不再是那个支边干部,这里也不在是边疆,这里是阆诸,他就是这个地级市的代市长,就跟他是亢州市长一样,他不在是篮球场上的左突右杀的运动员,也不是职场上打拼的小职员,说白了,他不再是一个去具体解决问题的人,而是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同时必须安排人去解决问题的人。他不能事必躬亲,更多的是去组织协调,就像樊文良说的那样,一把手的主要工作就是协调,一把手的领导艺术就是协调的艺术!

上访的人群堵住了政府大门后, 常务副市长鲍志刚给他打来了电话,向他汇报了情况,简单说了一下是怎么回事,然后主动表示下去处理这事。

原来,这些人是这片办公区土地的主人,这里最早是阆诸棉纺一厂和五厂的厂区,阆诸是京州省的棉花主产区,曾经遍地都是棉纺厂。自从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农民自主种植,棉花产区逐渐缩小,到了现在几乎没有种棉花的了,这些棉纺厂倒闭的倒闭,改制的改制,一厂和五厂早就闲置多年了,这次政府本着盘活土地资源,征用了这两个厂区,一部分用来建了办公楼,一部分用来搞了城市绿化,美好了城市环境。由于这块土地最初是划给阆诸私人控股的商贸集团,是商贸集团以土地置换方式,跟政府达成协议,政府原来的办公地点被阆诸商贸集团盖起了现代化的商业大厦,而这里,就成了政府办公区。棉纺厂的工人自然就归了商贸集团,商贸集团根据企业性质,录用的员工全都是年轻的有一定外貌条件的员工,经过上岗培训后,进入集团各个岗位。这部分员工在棉纺厂职工中占总数的五分之一都不到,其余大部分都在买断工龄的范围内。所以,这部分工人在原先工会主席的带领下,总是不断上访告状,告这里面有黑幕交易,他们闹腾有两年了。现在,他们告的人已经被双规,他们这次来的目的非常明确,希望政府尽快落实政策,给他们工作岗位,让他们吃上饭。

江帆无法断定这里面跟老干部告官有什么必然联系,在听完了鲍志刚简短的情况说明和他的主动请缨后,他表示同意由鲍志刚出面解决这事,然后慢慢挂了电话。

他忽然有些庆幸自己没有下去,尽管刚才自己有过短暂的思考过程,没有贸然采取行动,但至少说明了有一位副市长主动跟他汇报并请缨处理这事。

但很快江帆就对这位副市长失望了,因为他并没有下去,而是让主管这项工作的副市长段金宝下去了,随段金宝下去的还有政府办公室主任刘守义。

江帆微皱着眉,难道是自己离开内地太久了,跟眼前的形势有些脱节?说真的,如果不是刚才看到横幅上那个“新市长”的字样,如果不是突然想起樊文良的嘱咐,现在,走进人群的恐怕不是段金宝,而是他了。

他估算了一下人数,尽管不算多,但一二百人还是有的,按说,也是一个不小的群体性事件了,为什么整个大楼里的人显得这么泰然?

无论心中有多少疑惑,他都必须压下,他应该向市委书记佘文秀汇报这事。说不定,此时,早就有人跟佘文秀汇报了,如果他有兴趣,也许早就站在后窗户上,俯视着政府广场上发生的一切。

拿起内线电话,给市委书记的办公室打了过去,接电话的是秘书,江帆自报家门:“我是江帆,请佘书记接电话,我有事跟他汇报。”

佘文秀接过了电话,他语气沉着冷静,说道:“江市长,什么事?”

江帆简单地向佘文秀汇报了这件事,但似乎这位市委书记比常务副市长鲍志刚还表现的不以为然,他沉吟了一下说道:“我已经知道了,就让志刚和金宝他们去处理吧,你不要出来见他们,你的任务就是熟悉工作,熟悉环境,等过了两会再正式进入工作不迟,阆诸,有的是工作等着你去干呢。”说完就挂了电话。

这也是江帆来到阆诸后,市委书记第一次跟自己说这样的话。而且口气不容置疑。谁说他为人和善?谁说他性格软弱?这几句话说得既霸气又无懈可击!难道,对两个性格不同的市长,这位市委书记也要采取两种不同的相处方式吗?

江帆笑了一下,无论如何,自己还是代市长,真正成为市长,还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个人民代表们的投票选举过程,而这个过程,能否充分完美地体现组织意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委。不过想想佘文秀还是为自己好,他不希望自己过早卷入是是非非中。

-----------------------

作者题外话:

推荐阿珠完本作品《市委书记爱恨挣扎:恋上女记者》

这是一个让你相信爱情的故事:

有人说:“目前中国有三种人最稀缺,一是有魅力的政府官员,一是有思想的企业家,一是懂市场的科学家。政府官员被排了第一缺的位置上,可见是最最稀缺的。

他,就是一个背景资深而且有魅力的官员,对工作真诚对百姓真诚,上任伊始,就进行了一场整顿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的活动,得到了百姓和企业界人士的好评。紧接着又在农村搞了一场革除生活陋习的文明生态建设,深受百姓的爱戴和当地干部的追捧。

一次堵车,使他和美丽恬静的记者邂逅,她留下谴责他的小纸条,二人结下风波情缘,开始了一段引发整个官场巨大变故的荆棘鸟之恋......

阅读方法:直接搜索《市委书记的爱恨挣扎:恋上女记者》,或记下书号148663,任意打开一本书的连接,把地址中的数字替换成148663即可。

本书链接地址:

阅读方法:直接搜索《市委书记的爱恨挣扎:恋上女记者》,或记下书号148663,任意打开一本书的连接,把地址中的数字替换成148663即可。

上一页 书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