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叔侄俩这样说着,孔青铁忍不住了:“兄弟,你别听云娣瞎说,咱家为她的事儿也没有少操心,可她总说她自己能行,对象她要自己找,我们也看了几个了,可就没有能上她眼的!”
每当他们谈起这些家事的时候,孔青铁都努力回避孔青钢问他关于他其他子女的话题。因为他的大女儿孔云欢,大儿子孔云天始终都是他心头的痛,而孔云娣却又是他心头的另一块病,他怕别人问起他孔云娣究竟是干什么工作的,能挣那么多钱回来!唯一让他高兴的是二儿子孔云喜,自从他当选了村里的支书以来,也让他的老脸风光了不少,可孔云喜的婚姻与工作还是让他整日里提心吊胆。
正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不管是谁家,不管生活得多么风调雨顺,却在暗里总有一些龃龉不足为外人所道也。
村里的妇人们,闲暇时总是东家长李家短地传递着不是新闻的新闻。那种新闻都是经过口头加工过的,那种加工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约束,添油加醋的地方也就自然而然地增多。增加的情节又正是人们想要知道却又无法证实的,所有能产生轰动效应的东西也就正好出自那些无法证实其真假的增加过后的情节。
谁没有一些烦心的事儿?又有谁可以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剖析给别人看?我想是没有那种人的。也正是那种隐私的神秘性,才增加了世人的好奇心,而又正是那些好奇心,所以才有那么多的奇闻轶事得以流传。
名人伟人的故事,哪怕是东施效颦的矜持,或是西窗剪烛的寂寞,都是一种被世人所乐道的,有的可以流芳千古的,也有足以遗臭万年。
如意村的那些流传的故事,少有可以千古流芳的,就算是遗臭,也未必能够达到万年的,因为那毕竟是一些凡人小事儿,它只能是村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根本就入不得经传的,所以自然就禁不得风吹雨打的。
2008年的元旦,给如意村人带来了不少的新闻,且不说华府寿宴的盛大,也不说严家丧事的简朴,单说那些在华家出现的美女帅哥们,他们所带给村人的惊喜,都是让村子里的老弱妇孺们几天几夜都说不完的羡慕与感叹。
如意村人需要感官刺激。不管是视觉上的还是触觉上的,只要能引起心灵波动的刺激,他们都需要,而正是那种需要与欲望,才足以证明如意村人是永不满足的追求者。
追求刺激也许应该是年轻人的专利,因为他们豪情奔放,从不停滞在眼前。当某种刺激逐渐平缓,不足以再引起他们的欲望时,他们的目标就开始转移。年轻人也正是在这样的不断追求当中成长成熟起来的。
照理说中年人和老年人应该不会太热衷于追求刺激,如果你要这么想,那你就错了。如意村的我的那些同龄人,再也不像我们的父辈那样囿于狭窄的生活空间而看不到外边的精彩了,他们所接触到的东西是能够让他们不断思变的。
2008年的新故事,开始于孔云娣的放荡,也开始于陶天乐前妻曹金珠的突然回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