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四娘家

分卷阅读85(1 / 2)

东西正往回走的客人手臂上挎着的篮子里,除了放了一碗豆腐外,里面好像还装着些他没见过的东西。于是他便耐下性子,接着排队。

临到了窗边,只见长长的窗口里面被分成了三块区域。

前面两块区域稍显空荡。其中一块区域里面只摆着两只竹制方匾,刚刚闻到的香气就是竹匾里放着的芝麻饼散发出来的。另一块区域里则放置着十几只小坛子。几乎每只坛子的正前方都摆着一个小碟子,碟子里展示着的应当就是坛子里的内容物。腌萝卜、腌白菜和腌生姜之类的酱菜不难认出,可其中几只碟子里分别放着的颜色各异的小方块是啥,汪掌柜就有点儿猜不透了。

最后那块区域里满满当当地摆放了两排共八个木质长盘。也算见多识广的汪掌柜除了其中两个长盘里码着的一老一嫩两种豆腐,其他长盘里装着的东西都没见过。当然了对于吃食颇有研究的汪掌柜都不知道那些是啥,其他的寻常百姓就更加不知道了,更不论那些东西的做法了。于是那些长盘前面一溜儿摆了十几只小碟子,里面盛着以那些东西为原料的小菜,上面插着一些小竹签,供客人试吃。

其实这种销售模式,汪掌柜在静海县城里的一些商铺里也见过,并不觉得特别新奇。只是他听赵四娘说过赵姜两家人从未去过县城那样的大地方,去过最繁华的地方就是长乐镇了。那么这种模式就应当是他们自个儿想出来的了,这让汪掌柜好生敬佩:他们家,特别是赵四娘这个小姑娘,小脑袋瓜里怎么总是能蹦出这些奇思妙想呢?rs

正文第七十二章生意难做

且不说排在后面的汪掌柜心中连声赞叹,排在队列最前面的一个三十几岁的妇人在试吃过用大茶干炒制的几道菜后,又拿起一块小茶干品尝。刚一入口就觉得眼前一亮,这小茶干的口感甚是劲道,细细咀嚼过后,只觉回味悠长,越嚼越香。只是同为茶干,却分了两种价钱,差别还这么大,她表示有些不理解。

“姑娘,这个小茶干好吃是好吃,可它咋比这大茶干贵这么多呢?”那妇人问道。

“大婶,您别看这小茶干个头小,颜色也跟大茶干差不多,可它里面不但配了咱家的秘制好酱,还加了十几种调料。做起来不但费工夫,成本也更高,所以就卖得贵一点儿。不过它贵也有它贵的道理,和豆腐、大茶干啥的相比,它更有味儿。买上一两捆,够你们全家人有滋有味地就着吃顿饭了。”见那妇人有些意动,姜月娥再接再厉道:“平常三文钱只能买上一捆,今儿赶上咱家铺子开张的好日子,三文钱能得两捆。过了这村可就没这店了,您可得赶紧下手呀!”

那妇人一听,忙让姜月娥给她拿两捆用稻草扎着的小茶干。趁着便宜,又买了好些能够长时间存放的腐竹和豆腐丝。这才付了钱,心满意足地走了。

姜月娥果然不负众望,即使是第一天站柜台,面对这么多陌生的客人也丝毫不怯场,能够做到应付自如。只是光顾的客人实在太多了,窗口又太长,挤一挤能够围上七八个人来,大伙儿你一言我一语,姜月娥很是招架不住,无奈之下只得把负责洗碗的姚氏也叫过来帮忙。

和大堂里绝大多数都是大老爷们不同,光顾这个窗口的客人多半是些妇人。没见过大世面的小媳妇姚氏很快就在这些三姑六婆的攻势之下败下阵来。

“这红方腐乳平常卖一文钱两块,今儿卖一文钱四块?中!那就给我来上十二块。只是我就带了个碗来,待会儿得往里头装豆腐,腐乳没地方放呀?”一个四十几岁的妇人一脸为难地说道。

上一章 书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