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的欲望:野村情事

第81章 蝗灾(4)(2 / 2)

然而老天爷却不睁眼,一任蝻虫猖獗。几天后,地里的荞麦苗影迹全无,小东西们也由步蝻成长为跳蝻。它们疯狂地蹦跳着寻找新的食物,一时间嘎子沟内又是一场大乱,家家户户短兵相接,蚂蚱尸体的臭味儿又一次到处弥漫。不过仅仅是一天,小蚂蚱们明白了这里再无多少可供果腹之物,突然一齐向着西边蹦跳而去。一些人见此动向高兴异常,挥着手鼓动它们道:“快到滏阳河的一溜庄子去,那里有好吃的!那里有好吃的!”陈默然听见这话,急忙厉声喝止:“以邻为壑,伤天害理!”见这些人不敢再喊了,陈默然又追上蝻群前锋,一边踢脚舞手一边喊:“蚂蚱,甭往那边走啦!甭往那边走啦!”但是蚂蚱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坚定地越过他继续向前进。

终于,所有的蚂蚱像一群训练有素的士兵来到了滏阳河边,陈默然瞪大双眼,他倒要看看,这些根本还没有生出翅膀的蝗虫是怎么过滏阳河的。事情比他预料的还要惊奇,只见这些蚂蚱很快一个咬一个接了起来,渐渐抱成一个球形,随着后来的蚂蚱越来越多,球逐渐变得越来越大,两个人都抱不过来,这个巨大的蚂蚱球忽然滚动,哗的一声掉进河里,漂浮在水面上,渐渐向对岸滚去,到达对岸以后然后再一个个散开,蚂蚱球就越来越小,最后彻底消失,铺天盖地一路向西。陈默然看的傻了,这时的滏阳河面上,竟然飘起了成千上万的蚂蚱球,像过年时大街上舞动着成千上万的雄狮一般,一如既往纷纷滚向对岸。

一溜庄村在四里之外,有七八个村子组成,分别是高庄,龚庄,张庄,屯庄,赵庄,郑庄,通称为一溜庄。蚂蚱上一回没到那些村子。当该村人发现蝻群冲他们而来,慌忙去村外一里处挖沟阻拦。沟还没挖好,只见蝻群似黄水泛滥一样很快来临。来到沟边便往里跳,转眼间沟被填满。一溜庄村民急急用土掩埋,然而填平此沟恰恰为后继蝻虫提供了前进的坦途。人们后撤半里路,迎着蝻阵前锋再次掘沟,复又如是。终于,蝻群胜利地进到一溜庄村以及在该村以南的马家庄。因有东西可吃,蝻群没再前行,停下脚来一心一意暴餮天物。等把这几个村扫荡完毕,它们个个也已长好翅膀,于是在一个下午一齐消失……

嘎子沟经两次浩劫变得死气沉沉。不少人家由于绝望连饭都不做因而全村炊烟稀淡。这时全村的老少纷纷来到了陈家,哭着问陈太云庄稼颗粒不收如何是好。这时,不知为什么全村的人几乎都把陈家当成了希望,只要有陈家的一天,村里从没有饿死过一口人,而陈家往往都能在最困难的时候创造奇迹。

陈太云安慰他们不要慌张,宣布只要我陈太云还有一口气,绝不会让嘎子沟饿死一人,将尽力帮他们度过荒年。他说他家尚有一些存粮,如果揭不开锅了就到这里背。村民们听了破涕为笑,出门后无人不说自己命好,竟摊了个活菩萨作邻居,而对蜗牛的死却绝口不提。

当所有人积攒的蚂蚱吃完以后,一场霜冻来到了,很快进入了冬天。寒冬腊月,天寒地冻,家家的烟囱上见不到炊烟,村庄在一片死气沉沉的氛围中颤抖。蝗灾不用说是可怕的,但蝗虫还算手下留情。蝗云过后人们发现,虫子有个奇怪之处,“只吃没家(荚)的不吃有家(荚)的,只吃冒尖儿的不吃不冒尖儿的”,也就是说玉米高梁被它们扫荡殆尽,大豆红薯之类有荚和地下植物却幸免于难。这本是不幸中的万幸,没想到反而使得社会秩序大乱。当秋收即将来临的时候,先是出现了偷割大豆偷扒红薯现象,大队的田里一夜之间竟被割光扒净,看上去就像又过了一次蝗虫。不久偷窃演成了明目张胆的哄抢,本是结伙偷盗看到庄稼有人看管,索性将人打死打伤再抢扒抢割。而偷、盗这种风气就像火车,速度一旦起来想刹都刹不住。当秋收过后再没什么可偷可抢时,人们开始真正的相聚为盗,抢劫目标也由大豆红薯升级为财物,只要看谁的日子过得好,或拦路或入室或绑票,非把你抢得比他们还穷不可。以致于乡间广泛流传这样的民谣:“穷怕饥,富怕抢,没被抢的怕保长。”一时间人人自危、人心惶惶。混乱越发加重了灾情。

上一页 书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