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种人活着占地方,死了占棺材,有什么可夸的。”天一不在意的说道,一边给自己倒茶,天河笑眯眯的说:“多谢夸奖。”
南风黑线,你们的逻辑都是这样的吗?喂他刚刚有在夸你吗?真的有吗?你听不懂人话吗?
不过既然人家觉得舒服南风也没什么话好说,只能岔开话题:“我们到雁门关来做什么?”
“问得好,来做什么?”天河看向崇文苑,南风翻了个白眼,感情你不知道啊!和他一起翻白眼的还有青云。
“近来军中常常有军情泄露,匈奴总能出奇制胜,前阵子底下的人传来线报说匈奴人身边有汉人出谋划策,我们料想定然是有人泄露军情协助匈奴。”青云说道。
“虽然各处都有这情况,但雁门关位置特殊,是匈奴人入关的捷径,由这里到京城只有两处关卡,雁门关城墙坚固并无官军,自古由太华山驻守,却与大同,宣府等地同属于军事重镇。”崇文苑说道,“太华山毕竟是个门派,而且雁门关的位置又十分重要。”
“那,朝廷为何不把雁门关收回来呢?”南风好奇的问。
“太华山的开山祖师李平天曾经是个皇子,幼年受到连累被发配边关,但是当时的太子悯其弱小,便将他留在身边教导,长成之后为报其恩拜为将军四处征战为异母兄弟打下江山,而立之年驻守雁门关,建太华山,立誓太华一日不倒,雁门一日不破。”天河叹了口气,“如今,已经有一百年了。”他笑了笑,端起面前的茶水抿了一口,“当年的李平天一腔热血精忠报国,以戴罪之身守了一辈子雁门关,当年的太子对他信任有加,太华山既不受粮饷辎重,却由皇上年年从私库出钱资助,算是一段传奇啊。”
“这个我倒是知道……可是,那是一百年前的事情了啊。”南风说道,“后来朝廷与太华山相互猜忌,我爹年年都在猜太华山会不会就此消失。”
“太华山的掌门将军都很年轻,但都是军事鬼才,不管武艺还是兵法都非常了得,这些年虽然没了朝廷的支持,但是凭借自己的一方实力也是越发精干,而且很多年轻人参军不愿去应征而选择太华山。”天一说道。
“你这么说不尽然,热衷于参军太华山的只有雁门关附近一带的乡亲而已,大都受过太华山的恩惠,不管怎么说太华山也只是在江湖上有名,就算拥有军事实力也远远威胁不到朝廷。”天河说道,“不然魔教以及五大门派不早就被连锅端了嘛。”
“太华山拥兵自重的传闻正是朝廷捏造的,江湖门派一贯不与朝廷争锋,所以不会以军为名号,太华山的存在就犯了最大的禁忌。”青云叹了口气,“但是太华山这个特别称号,正是他开门立派的初衷吧。”
“你别看李崇文近两年潇洒的紧,他的前辈日子更难过,朝廷从来不派兵增员不说,将军名号不被朝廷承认,对朝廷而言他们还是庶民,年年要清点他们的军备。”天河说道,“李崇文接任掌门的时候龙烈阳刚刚上位,他因为当年没有参与镇压龙烈峰的事还被龙烈阳叫过去惩处,太华山一半兵士解甲归田,龙烈阳是下了决心要撤了太华山的,但是到龙烈河,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
“为什么?”
“龙烈河是龙烈阳抚养长大的,他和当年的李平天一样。”天河说道,“虽然不知道太华山还留着多少李平天当年的风骨,但他小的时候非常崇拜李平天,而且龙烈河放过太华山的另一个原因是……李崇文是李平天第六代玄孙。”
“李平天的后人?”
“太华山镇守雁门关这么久一直没有大的战事,也一直是由李平天的弟子担任的,李平天的儿女并不认同父亲的做法,大都回朝为官,也有的留在太华山的,也因为不如弟子的能力而没有继承掌门的位置,那之后掌门的位置一直是由外姓弟子代代相承,而李家也渐渐脱离了太华山,南迁到了南方任官为商成了一个世家大族。”天河说道,“说起李崇文回归太华山的历史,也算得上是一段奇遇。”
“为何算奇遇?”
“李家虽然抽离了太华山,但武艺心法还是一样的,李崇文自小学习,天赋惊人,后来在龙烈阳的建议下要撤掉太华山的封号,太华山弟子南下请李平天的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