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书

分卷阅读11(1 / 2)

从不掩饰她的喜怒哀乐。也许,每一个孩子只所以幸福,就是因为她们活的真实,无须掩饰,无须顾忌,就这样天真无邪的、无忧无虑的、无拘无束的快乐成长。

作者有话要说:

☆、移校

生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帆风顺的,有时是残酷的,充满了变数。那一年,霁夏又一次转校到太原,这一次的转校是霁夏根本无法接受的,悲伤远胜于一年级时的情形。

首先是学校的设备,没有电脑,霁夏不习惯,和同学们由于生疏而无法接触,一下子就像进入了完全陌生的领域,最主要的是课程的突变。两个省份的书籍是完全不同的,数学提纲有变动,但内容大致相同,而语文和英语就大不相同了。陡然间陌生老师的授课方法霁夏也适应不了,好像以前的五年学都白上过一样,根本听不懂了。霁夏伤心极了,一度要回到她以前的学校,宁致也慌神了,看着霁夏每天对着作业发愣怔,看着书本掉眼泪,心如刀绞。可是,既然选择了这样的学校,也只能想办法适应,宁致每天守在霁夏的身边,两个人一点点地做作业,一丝丝地研究题,结合着以前的做题方法和现在老师的讲课程序,每天不断地赶着进度。如果说以前霁夏走着就是优秀学生,而现在跑着也依然处于落后状态。

这样的突如其来的、一落千丈的学业的转变,给霁夏带来了难以言喻的挫败感。但霁夏是个从不服输的孩子,尽管她每天晚上睡觉窝在被子里偷偷哭,但第二天总是精神焕发地去上学了。霁夏的不气馁,宁致的一如既往的伴读,终于霁夏又脱颖而出了。宁致坚持认定,她的女儿一定会走出这一时的困顿的,而更欣慰的是霁夏从未放弃过,她就是这样一个出色的孩子,不断的要求自己适应环境。而霁夏的绘画就在这一年中止了,霁夏和宁致都倍感失落。

她的学习好了以后,慢慢的和同学们也能有所交流了,感觉她并不那么孤单了。但是,霁夏从未夸过她的学校,也很少提及学校里的事儿,她依然喜欢和宁致怀念她以前的学校。这一次的移校不仅是霁夏心里的一个阴影,也是宁致心里愧对霁夏的一块儿伤疤。

作者有话要说:

☆、择校

村里的孩子在城里读书,所遇到的委屈是不经历的人们永远也无法明白的,从不能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尽管霁夏六年级升初中的分数足以读一所重点初中。

上一章 书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