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二人正在专研墨笔,忽闻江上一阵琴声悠扬传来。玉成不懂,只觉好听。凤孙凝神闭目用心品味了一番后赞道:“弹琴之人功力深厚,无十年苦练不能得今日之妙。好技艺,好心境。”他命人从他的卧房里取来一管玉笛,拉着玉成跳出窗外,站在临江的露台上。挑了一个琴音婉转的档口,用笛声相合。一时间,江水静了,月儿静了,风静了,就连吵闹的蛙鸣都不见了。夜色下,琴悠扬,笛婉转。琴声笛声中,勾勒出另一幅江月千年的美景。饶是玉成这样完全不懂的人,也沉陷其中。
随着琴笛和合渐渐完美,一只蓬船从芦苇丛中驶过来。船头上坐这一人,乌发未束,一头乌黑的长发直直垂在腰下。宽袍大袖,衣襟开着,露出白皙精瘦的胸膛。玉成觉得这人这装扮颇眼熟,眯着眼睛瞧了一会,忽然眼前一道灵光,“好似那日同媛珍县君上莲华山的那人。”
凤孙早已停了笛声,背手立的笔直。他嘴角呷着一丝笑,月光水光在他睫毛上点了无数的星,“非似。实是。”
玉成被他‘是是非非’的弄糊涂了,正要深问,突闻船上那人高喊,“岸上的可是仇郎?”
玉成暗道,可不都是仇郎。你要问那个?他看了看凤孙。到底是大仇郎,还是小仇郎?他还在腹议,凤孙往前走了一步,“正是。”
船上的人站了起来,交代船夫将船驶的快了些。船越来越近,转眼到了岸边。那人抱了琴,跳下船来。行动迅速,姿态却很美。玉成几乎不能相信,这个如此飘逸洒脱,满身魏晋之风的人,竟似素日里那个精致妩媚雌雄莫辨的陈芳怀。见玉成一脸的惊讶,芳怀撩了撩头发,“仇郎莫不是不认得奴家了?”原来真是芳怀,并非相似。玉成一拍脑袋,想起前几日同他的承诺,怎么忘了这厮原本就是个言出必行的性子。
凤孙面上沉静如水,“想不到陈教习的琴技已是出神入化,凤孙佩服。”
芳怀几乎贴在玉成身上,“仇小郎过誉了,不过是吃饭的本事。”一面说一面伸手撩拨玉成。玉成尴尬的把他爪子从身上扒下来,远远的推了。芳怀娇面一嗔,抱着琴,随意撩拨了几个音,“奴思君心切,伤心欲绝,实在熬不住,便自己跑来了。哪知道,郎君竟然毫无相思意,如此狠的心……。”
此时那船夫停好了船,走了过来。玉成定睛一看,竟是赵缵绪。赵缵绪哈哈大笑着走近了,“莫要同他计较,他惯于甜言蜜语撒娇卖痴。”芳怀嗔怒的瞪了他一眼,旁人再也不理会,只专心拨弄琴弦。
凤孙请赵缵绪、芳怀到屋内坐定了,又命人备了酒菜,四个人吃酒赏月。赵缵绪接了琴,拨了一个曲子,哄的芳怀又跳了一只舞。芳怀舞着舞着,就嚷热,把衣裳脱了,只穿了裤子。月光下,他肌肤泛着玉光。舞动起来手臂若无骨,腰肢软